迎,吃了一种叫提拉米苏的美味糕点,又喝了咖啡,台北鸟会的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待人礼貌客气,临离开的时候,我感觉到真是验证了石瑞德干事长八天前接待我们时所说的话,他说,你无论走到台湾哪里,都会受到善意的欢迎,台湾人就这么好。以我们与台北市野鸟学会交往的这段短暂经历来看,真是这样的,台湾人真这么好。真的,再次感谢陈虞晃理事长、石瑞德干事长、冠羽先生、杜鹎先生、蔡牧时先生及太太、江昆达先生以及所有在台湾接触过的友人,谢谢你们。
2009/10/13
12、在中正纪念堂下
参观中正纪念堂,得益于红斌兄,我们两个在人潮拥挤的士林夜市逛完后,时间尚早,红斌兄遂提议多坐一站地铁,前往中正纪念堂参观,我当然乐意。
中正纪念堂广场一带气势宏伟,不过牌坊处的“大中至正”四个字已经于2007年被时任总统阿扁换成了“自由广场”,红斌兄眼细,他发现牌子虽然换了,但是广场入口处的旅游解说词并没换,还是对“大中至正”四个字引经据典的解释,这个不知作何解,工作疏忽?恐怕未必。中国游客知道底细,不懂中文的老外看了,还以为牌坊上那四个大字是“大中至正”。
过了牌坊,左右两侧各是仿古式建筑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音乐厅内金碧辉煌,正在上演曲目。我们沿着中线向前走,夜色里最前方的就是巨大建筑就是中正纪念堂。蒋介石1975年去世,严家淦代了一段总统,实际操盘手是蒋经国,行政院就提议为纪念蒋介石对国家的贡献,兴建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堂1976年开建,1980年建成。
时光荏苒,1986年民进党成立,到了2000年陈水扁就上台执政了。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党派对立势同水火,民进党更主张代表台湾原住民的利益,而国民党早期控制台湾政权的基本上都是外省人,民进党内持自由立场的中产阶层知识分子不少,民进党上了台,跟国民党唱对台戏自必不可免。2007年主政的民进党决定将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到了2008年,民进党唱罢国民党登场,2009年又重新恢复为“中正纪念堂”。
距离中正纪念堂越近,就越有威逼之势,空旷的广场上,帝王的气息压人。及至走到台阶之下,真是令人产生秦武阳在大堂的感觉。纪念堂太庞大了,单体建筑约有10层楼那么高,逐级而上,到了大门口,看见那巨门威耸,怕是有4、5层楼那么高,咱小户人家过日子,哪见过那么大的门。蒋经国用公款为老子效劳,真是肯拿出血本来。绕纪念堂一周,有不少少年情侣暗夜间躲在角落处谈恋爱,肃穆和柔情并存不悖。
中正纪念堂是典型集权时代的产物,国民党即使到了台湾,也还没吸取历史教训,继续给自己歌功颂德。根据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政治理念,国家为人民所有,政府是人民选举出来代行政事的,这样,就不存在极端地去偶像谁。搞神化,那是独裁作风,到了80年代,台湾也还没走出那个专制的怪圈,这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出了大问题。民进党搞台独不好,但民进党推进民主这在台湾历史上功不可没,以后民进党再执政,恐怕又得把中正纪念堂改成“台湾民主纪念馆”,不过怎么改都行,千万别学大陆破四旧,激进到把大房子都拆了,那就是过犹不及,造孽了。
2009/10/15
13、不一样的台湾
我们从台北市到屏东县,旅行纵贯了整个台湾岛。国庆长假的这段时间,正是台湾栾树开花的季节,沿1号高速公路向南行,走到哪里,路两侧都有盛开的栾树或者紫荆花,很赏眼,也很舒适。穿越了不少乡镇,第一个感觉就是台湾很整洁。台湾岛西部平原地区差不多已经完全城市化,从台北市开车到台中市,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镇,几乎和人口密集的珠三角一样。不过,台湾的乡镇,即使是很僻远的地区,都保持得相当洁净,这大体和本地人注意环境卫生有关,大陆乡下的惨状我就不想多比较了。台湾人管卫生间叫化妆室,这个和大陆完全不同,公共场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