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图画。
进入景区,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一边是山,一边是田,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天很蓝很蓝,满眼满眼的绿,让住惯城市的我们备感舒畅。本来可以乘坐电平车,但这不是鸟人们的风格。我们沿着柏油路往前走,偶见牛羊在田间山上吃草,旁边还跟着放牛娃,遇上一个小女孩,看样子不过五六岁的样子,一问却是八岁了,个子却比雪莲花小飞侠还要矮很多,看来这里人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不多久,我们就看到了三个拱形的石洞,竟然是通的,从这边能看到那边的天空!我一直在纳闷:是什么力量使这么大的三块石头钻空?听说这就是燕子洞!赶紧拿出望远镜看,果然一洼一洼的,洞壁上凹凸不平,是燕窝!奇怪了,没见到想象中的壮观场面,只见到不多的燕子在空中翻飞,只是比平时要多一点,与想象中的景象相去甚远,原来已过了燕子集体出洞的时间。听说沿山路爬上去还能见到四方竹,是非常罕见珍奇的植物。但由于下过雨,路又陡,只能遗憾作罢。继续前行,有一条幽幽小径,通常鸟人们是不走寻常路的,所以我们的先头部队已往里走了,只是能听到鸟叫,却没怎么见到鸟影。小径的尽头豁然开朗,来到一条河边,又是一个大大的石洞,这是燕王宫。上面也是凹凸不平的燕窝,大河源源不断地流向地下暗河。听说有时这里会有蜘蛛人的攀岩表演,徒手攀上洞壁掏燕窝,听得我眼睛睁得老大,这么陡的洞壁,又没有任何支撑,怎么爬上去的?赶紧又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在笔直的洞壁上有一条粗绳子,就这样爬上去的,太不可思议了,只可惜今天的运气还是差了点,没有人现场表演,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休息完了回到柏油路继续前行,看不到鸟却见到了很多奇特的虫子和漂亮的蝴蝶,收获也不小。
这里是苗族的聚居区,由于山水的阻隔而保留了很原始的文化,要想参观大河苗寨只能乘船,唯一的一条沿河边的小道因为几天前的大雨被淹没了。船程大约半小时吧(好像是),乘船看河两岸别有一番感觉,更能感受到贵州山的秀美。左岸是灌木丛掩映着的一条曲折山路,是大河苗寨和外界的唯一通道。行至“夹山一线天”,只见绝壁孤峰上枯藤古树丛生,“夹山”峭壁斜插河中,与对面的悬崖对峙,将天空挤成一条线。偶见几只红尾水鸲在嬉戏。游船继续前行,进入天星洞,洞中景色与洞外相互辉映,格外迷人。位于天星洞入口左边附近的旱洞内,洞内有3层自然台阶,每个台阶高约2米,洞内有悬棺。我听说悬棺已久,今日终天可以亲眼目睹,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工具相对匮乏的古代,他们是怎么把棺木放在这陡峭的岩壁上的?船到了这里已不能往前行了,前面太狭窄,只能掉头往回走,来到大河苗寨,我们下船上岸,大河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周围群山环绕,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中有田畴百亩,村舍依山脚而生,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大河苗寨的村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安静的寨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善良,深居简出,自给自足,构成最和谐的原生态文化,但随着探访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文化也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午饭是在大河苗寨一户苗家吃的,地道的农家饭,属于“粗茶淡饭”,却让我回味良久。在等吃饭的的当儿,锣鼓声把我们吸引过去了,原来是苗寨的苗族民风民俗、苗族杂技队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苗家姑娘优美的歌舞表演、苗族舞蹈“竹竿舞”、“扫把舞”……,许多外地游客围观,兴趣盎然,我们也忍不住跑进舞队中一试身手,笨拙的动作难免被竹竿轻轻夹住脚踝,欢笑着退下场来。
吃过午饭又出发了,游船顺清澈的河水往下游走,高耸的燕子岩迎面扑来,似乎张臂迎接拥抱我们,岩壁陡峭,上下各有一个很大的溶洞,上面那个叫做“穿上洞”,穿通山体,可以看到洞另一边的天空,下面靠近水面的那个洞就是燕子洞,又叫燕王宫。整个山体经大自然数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