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大杓鹬和遗鸥,认真比对了白腰杓鹬和大杓鹬的区别,差别是有的,但是分辨起来是困难的,搞不清的时候,就等它飞起来吧!
从闸口出来,我们又驱车三、四公里,来到位于防风林外的鱼塘观鸟。这里的鱼塘一个连着一个,难以望到尽头。这里也是WHITEFAN重点调查的点,他曾在这里的塘堤上点算到超过20只的勺嘴鹬!对于全球仅余100多对的濒危鸟种来说,这是很大的比例了!我们没有这么幸运,既没看到“勺子”,也没看到万鸟聚堤的景象,只是零星见到一些鸥类鹬类。不过在这里我道是把遗鸥比对着红嘴鸥和银鸥看了个清楚。也就走了三分之一远,领队说要看的也就这些,收队到魔术林看林鸟吧!
魔术林是个好地方,来之前查了其他鸟友的记录,有紫寿带、鹰枭、白喉矶鸫、日本松雀鹰、夜鹰等等等一大批好鸟,不过这些好鸟与我们无缘,它们已先走了!在魔术林只待了半小时,在拍很近的燕雀时,领队催促去港口看鸥,毕竟水鸟才是主业。
港口的的一个平板船上停满了鸥,领队说他对鸥也不太熟,大家先自己熟悉一下,晚上MC讲的时候更有认识。领队看了一会儿,说右边第二只是灰背鸥,我看了,搞不清区别,但是因为这只鸥我们获了一个奖。20分钟后,大家带着满脑袋的疑惑回酒店了。
中午培训时间WHITEFAN介绍了如东小洋口水鸟调查清况,他说整个秋季,这里记录有92种共50万只以上的水鸟经过,其中受胁类5种计2920只,鴴鹬类45种计35万只,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知道这里万鸟竞翔的壮观景象了!
下午根据安排,我们队下滩涂观水鸟。穿上事前买的雨鞋,在长满大米草又望不到海岸线的滩图上行走30分钟,来到一个河岔口,可以看到在涨潮,但我们还是无法看到海岸线!今天潮位不理想,而我们到的地方又长了太多大米草,整个下午我们没数到几只鸟。让人感到安慰的是,看到飞行的白尾鹞,是我个人新种。
晚饭之后,由章麟讲解鸥类辨识。个人觉得讲的很精彩,立意很新,而且听课过程还释疑了观鸟中的困惑。
章麟老师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他今天讲课并不是要直接教大家如何分辨鸥类,听完他的课大家也不可能马上去辨识这个那个银鸥的。他讲课的着眼点是聚焦于基础知识,以期加深大家对野外辨识的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于辨识鸥类,而且对于其它鸟类的辨识理解也是有帮助的。他还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光线的影响。接着他简单讲了些沿海常见鸥类,以及以大小以年龄划分的鸥。之后,他把重点放在了对鸥鸟各部分羽毛的解剖上。头部、肩部、鞍部、尾部、翼尖、大覆羽、小覆羽、中覆羽等等,比对着绘图和照片,即讲一年两年型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也讲三年四年型的,冬羽夏羽的不同都一一指出,目的就是要大家先学会把鸥鸟的年龄分出来,由简到繁,由易都难,循序渐进,不至于让观鸟者因困惑而失去辨鸥的信心和兴趣,他娓娓道来,讲的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为我们初识者推开了一道门缝。最后,他用很有哲学意味的四句话作他讲课的结尾:
1、不是每一只大型鸥都可以被辨识;
2、不是每一只鸥都可以被辨识;
3、不是每一只水鸟都可以被辨识;
4、不是每一只鸟都可以被辨识。
(余日东晚上介绍香港水鸟调查时讲调查最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种类也暗合了四句真言。)
这四句话给我的启发是:先去欣赏自然界中一个个灵动的精灵,即使不认识,演出也精彩。
第三天,WHITEFAN带领我们到寺东面的滩涂观鸟,奇怪!这里几乎没有大米草,而两个地方只是一个寺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