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巢箱的设置需要分步骤尝试,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以万科建研中心为例,第一年可尝试招引麻雀及大山雀等小型陆鸟。考虑到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可以分为两类方法:
一、 户外人工巢箱
- 入口最好面向东北方向,以免阳光直射
- 悬挂(固定)于离地面2-5米高处的树干或粗枝上,避免猫或其他好奇人的干扰
- 巢箱可略向前倾以免落进雨水
- 巢箱底到洞口需超过12.5cm,以免幼鸟被猫掏出来
- 需要挂在树上时,用橡皮管或自行车内胎包在树上,以金属丝挂鸟巢,以免伤害树木;随着树木生长,两三年后应调整金属丝的松紧度
- 必须使用钉子时,请使用镀锌钉子或螺丝,巢内前侧表面要粗糙,巢底钻个排水洞,箱内不可有异物
- 可选用木材的边脚废料(不够宽的可以拼凑),顶盖或前壁应制成能开启的形式,用钩子固定盖子,便于对巢箱检查及清扫。巢箱的缝隙用油灰或粘泥堵塞。箱外可涂刷深色油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 1公顷=10000平方米内,一般不多于5-6对鸟类繁殖,因此人工巢箱也不宜超过这个密度
- 如需清理人工巢箱,应选择在10月至次年的1月,用开水冲洗以杀菌,不可用杀虫剂,清洗后等待完全干燥后铺少量干草或木屑可能引来小松鼠
- 规格:
a、木板的厚度1.5cm左右,应充分干燥,以松木最好(制成后不易变形和翘裂)。
b、巢箱顶盖应有一定斜度,并向前伸出2~3cm,为巢口避雨遮光。
c、内部尺寸:22-26高X12宽X12深cm
d、巢口下方1-2cm处可钉小木条方便进出巢时落脚
e、巢箱开孔位在上1/3处,开口直径:2.8-3cm (目标鸟种:麻雀、大山雀)
f、前部不上板的开敞式:白鹡鴒

二、建筑物廊道及外墙增加突起处进行燕及雨燕类招引
- 燕及雨燕是珠三角地区较多出现的,需要自行选址筑巢的亲人鸟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较容易被居民接受。
- 建筑物外墙上的檐角、接缝、突起处,较开敞的走廊上的管道接驳处、吸顶灯等,在不常装修的情况下,都有可能被家燕、金腰燕、小白腰雨燕利用于筑巢繁殖。燕及雨燕会自行寻找合适的巢址筑巢,一般不会利用人工巢箱。预留建筑物凸起处则有可能被利用(城市化中,建筑物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及外墙缺少凸起及檐口,是燕及雨燕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 家燕及金腰燕为夏候鸟,筑巢通常不高于三层楼,小白腰雨燕则可能选择高至30多层的高层建筑。家燕及金腰燕的巢与大多数鸟类一样,仅在繁殖季使用;不同之处是它的巢可以在来年直接使用或修葺后使用。如需拆除家燕和金腰燕巢,可选择在非繁殖季。
- 但小白腰雨燕则为留鸟,会一直使用、修葺自己的巢,一群雨燕可以筑建多达十几个紧密相连的巢,以不同巢口进出。由于其脚趾结构不同于家燕,小白腰雨燕必须借助高空下降时的气流方可起飞,因此小白腰雨燕巢的保护特别重要(可参考燕及雨燕专题材料)。
- 家燕离巢后,其巢址常被小白腰雨燕,甚至是麻雀、红耳鹎所利用。因此家燕离巢后,可不必拆除其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