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鹎(bei) Red-whiskered Bulbul

摄影:Kent

    目科:雀形目 > 鹎科

    体长:约20厘米

    分布:最常见鸟类之一,公园容易见到。

    识别:背褐色,戴高帽,尾下红色。

    描述:深圳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各公园、小区的树林都可以见到。在笔架山公园山脚的林地和草坪周边容易见到,山上的次生林中较少。

    经常活跃在有浆果的枝头或花丛中,有时也到草坪上觅食。喜欢吃小昆虫、果实、嫩叶、花等。不甚怕人,秋冬季节有时结群活动,一般不作长距离飞行,非常适应城市的稀疏林带。

    鸣叫:叫声和白头鹎较为相似。

转自Xeno-Canto网站,[Scott Olmstead @China]

摄影:曾开心

幼鸟 摄影:麦茬

白化 摄影:周哲

   深圳最容易见到的鸟类就是红耳鹎和白头鹎,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从居民区到较原始的山野,从树林到公园的草地上,就连一般鸟类难于栖息的被薇甘菊入侵的树木周边,也会有他们的踪影,它们很好地适应了深圳的各种环境。在中国,红耳鹎和白头鹎近几十年也在向北扩散,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见到它们。

    红耳鹎繁殖季节从二月底持续到八月初。

    孵化期和育雏期各约为:11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同步离巢的雏鸟食物分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异步离巢的巢内,亲鸟对年长雏鸟的食物分配均显著高于年幼雏鸟。

    暖雏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喂食之后,但也会直接进巢暖雏。

    离巢时通过降低喂食频率和食物引诱雏鸟离巢。

    繁殖成功率约1/3,失败主要由于天敌捕食(约50%)、人为干扰(约20%)和未知原因亲鸟弃巢(约30%)。